近日,来自成都市统计局对外公布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中,医药健康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跑”出8.1%的成绩。同期,成都五大先进制造业中,电子信息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6.5%,新型材料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3.8%,绿色食品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2.7%和0.9%。
(资料图片)
比较而言,今年1-4月,成都医药健康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领跑全市五大先进制造业。若将观察视线延长开来看,今年以来,成都医药健康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一直保持7%以上的增速,最高增速出现在今年1-2月,“跑”出15.3%的好成绩,超越电子信息产业,排名第一。
此次8.1%的增速系继今年1-2月排位“登顶”后,医药健康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再度领跑全市五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高增长背后,一些“推手”正在助力。
攻坚关键核心技术
每月都传来企业捷报
5月23日,成都西岭源药业与成都倍特药业合作开发的碘克沙醇注射液获批生产。事实上,双方的合作由来已久。2022年9月,西岭源药业助力倍特药业碘普罗胺注射液成功首仿获批,打破原研拜耳长达37年的全球垄断。今年以来,双方合作强度不减。
此次碘克沙醇注射液获批之后,成都西岭源药业创新步伐不停。该公司董事长黄金昆博士介绍,下一步,将持续加强同倍特药业的技术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而在倍特药业的实验室内,成千上万次原材料“排列组合”的实验场景每天都在发生。
往前追溯,上述企业发展见成效的案例自年初便持续发生。1月8日,迈科康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三价轮状病毒亚单位疫苗II期临床试验启动入组。步入2月,四川至善唯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完成逾2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此举加速企业科研进程。“将加速推进目前已进入临床阶段的项目,并将更多的遗传病和难治性常见病的原创研发项目推向临床。”至善唯新创始人董飚说。
随着企业产能释放,1-2月成都医药健康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达15.3%,远超同期其他产业增速。在此之后,来自市场主体的发展动能持续释放。
今年3月,海创药业的德恩鲁胺新药上市申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据海创药业董事长陈元伟介绍,这是该公司首个申请上市许可的新药,有望获批上市成为首款治疗阿比特龙/化疗后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国产创新药物。在此之后的4月,四川汇宇海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注射用塞替派”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
整体来看,1-4月每月都有“成都造”新药在技术研发或项目申请环节迎来进展。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对此,生物化学博士、銘丰资本合伙人王镇分析,这是近年来成都医药健康产业领域的企业在大量人力、资金等投入之后逐渐产生效果的反映,直观来看就是多家企业陆续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新进展。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重点企业引领带动
瞄准细分产业赛道发力
产业发展需要重点企业引领带动,成都医药健康产业领域的大企业、大集团及上市企业正在成为撬动产业发展的一股力量。
从上市企业板块看,在成都本地17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军团”中,来自医药健康领域的企业就达6家,占比达35.2%。作为体现“硬科技”特色的科创板,一季度期间成都医药健康产业领域科创板企业也表现不俗,在营收排位前十的企业中,就有四家来自医药健康领域,其中,苑东生物跻身营收排位第三名。而在营收增速排位中,也有四家医药健康企业跻身前十。
而从产业细分领域层面看,成都医药健康产业中,一批细分产业领域企业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在生物医药领域,成都推动产业发展并非什么都去做,而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本地优势产业并找准契合前沿技术演变趋势的产业赛道发力。”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医药健康产业处相关负责人提到了本地一些具有产业优势的发展案例,“比如,血液制品领域,成都具有明显的产业基础,全国市场份额占比较大;在疫苗领域,成都生研所、威斯克生物、康华生物、欧林生物等企业形成了集群发展态势;成都在体外诊断领域也涌现出迈克生物这样的行业领先企业。”
一些具有前沿技术趋势的生物医药企业未来或成为产业发展的增长点。“成都的核医药具有一定优势,通过技术、人才投入,未来这一赛道有望提速成果转化步伐。”上述相关负责人还介绍,以齐碳科技为代表的基因测序企业新品不断,成都在基因测序这一赛道的发展前景也值得期待。
一些高水平公共平台也在赋能产业发展。“生物医药是高科技行业,创新是最大的内驱力,随着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相继落地运营,天府锦城实验室陆续迎来一批好项目入驻,成都生物医药领域高能级创新平台积聚效应凸显。”上述相关负责人说。
▲天府锦城实验室(未来医学城)
建圈强链出“新招”
产业长“红”须抢抓未来赛道
企业瞄准各自赛道发力之际,政策层面同样在助力。据今年4月公布的成都产业建圈强链全新“路线图”显示,成都八个产业生态圈中,大健康产业生态圈涵盖了创新药(含中医药)、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诊疗等三条重点产业链。
产业建圈强链迎来全新“打法”,如何实现精准发力?王镇以成都医疗器械产业链为例,他提到,需进一步提升发展能级,打破‘药强械弱’局面。
“医疗器械产业链偏向工科,需要强大的制造业支撑,还需要大量的医疗器械人才,成都目前药企人才较多,医疗器械领域人才规模不大,本地医疗器械上市企业和领军企业较少,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还需完善。”王镇分析,上述问题的一个解决之道是加大企业培育,增强企业生产能力,集聚更多人才,培育一批高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从长远看,当前的高增长是否能持续?这一问题也引发业内关注。“当前,上海、深圳、杭州、南京、宁波等全国各大城市纷纷聚焦前沿生物技术变革趋势及热点,争相布局未来健康产业,为城市产业中远期发展抢占先机。”在成都经济发展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咨询杨会改看来,成都医药健康产业要想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前瞻谋划未来新赛道,为产业储备生力军至关重要。
杨会改建议,成都可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前沿技术趋势以及自身的创新资源和产业基础,率先选择部署创新基础良好、成长较快的未来细分赛道,为未来健康产业孕育爆发式增长点。“比如,依托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具有竞争优势的大院大所和高能级创新平台以及四川省重点核医疗实验室、华西医院同位素治疗病房等临床试验载体,加快推动核医药产业做大做强。”杨会改还建议,可依托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等大科学装置,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四川分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布局基因治疗、基因工程、合成生物、数字诊疗等细分赛道。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宋嘉问
编辑 柴畅
关键词: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